三峡晚报讯 春节前,本报联合市消防支队启动消防安全社区行活动,并对家庭消防安全进行调查。昨日,消防部门公布了调查结果,数据显示受访的2000多居民中,认为“防火意识”较强的达100%,但已配备家用消防器材的仅15.8%,现状令人堪忧。
现状
鲜有家庭自备消防器材
市消防支队印制的 《家庭消防安全调查表》,内容涉及消防意识、防火常识、灭火技能、逃生自救、配备家用消防器材等10项。活动期间,共发放《调查表》2500份,收回2126份。
调查数据显示,100%的居民认为“防火意识”较强,98%的居民认为家庭防火十分重要,95%家庭火灾破坏力极大。相当一部分居民认为家庭应该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,但在“是否已配置”一栏中仅有15.8%。
昨日下午,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20多位市民,“你家备有消防器材吗?”100%的市民回答没有。问及“一旦失火怎么办”时,大多数人的回答“报警,泼水”。
记者还观察到,一些居民楼都在楼道中装有公用消火栓和消防箱,但是由于年代久远或是其他原因,许多消防箱是空的,有的消火栓根本不能使用。
误区
家备消防器材多此一举
采访中,大多数市民认为,在家里存放几桶水很有必要,配备灭火、逃生等器材是多此一举。
据市消防支队防火处宣传科科长韦军平介绍,近年来,居民消防意识有所增强,但也存在一些误区,这是家用消防器材进入家庭的一大障碍,“人们买一般商品都是为了使用,而配备的家用消防器材的使用概率很低,所以人们想很少用得上买它干嘛?”去年开发区一居民家中空调突然起火,但家中没有灭火器,导致火势越来越大,房主只能忍痛弃屋逃生,最后房屋内的所有物品被烧成灰烬。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。
那么,是不是家庭消防器材价钱太高呢?在北山坡平安消防器材店的江玉蓉介绍,家用消防器材主要有灭火器、灭火毯、逃生绳索、呼吸面罩,价格都在50元左右,但很难遇到个人来购买家用消防器材的。
“家庭防火不单是要注意用火安全,灭火准备也是非常重要的。”韦军平称,一旦发生家庭火灾,用家庭自备灭火器具以及楼内公用消防设备自救,在第一时间扑灭火灾是最有效的、损失也是最少的方法。家庭自备逃生绳索、呼吸面罩、手电筒也非常有必要,这是火灾救援、逃生“法宝”。
据介绍,火灾发生时,市民的第一反应是拨打119,这是正确的。但就特定的家庭火灾来说,大火开始的时候都是小火,从火灾初发到形成大火约需3-5分钟。报警以后,消防车到达现场一般需要5分钟,有时因交通堵塞、消防通道被堵等不可预料的情况,消防车到达现场还不止5分钟。如果居民家中配备了灭火器,在火灾刚刚发生时,正确使用灭火器就可将它及时扑灭。
据了解,2010年全市火灾445起,其中家庭火灾达118起,火灾原因显示,电气、生活用火不慎是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。其中由电气引起火灾53起,生活用火不慎39起。韦军平说,“扑灭这类火灾最好用、灭火速度最快的就是灭火器。”
|